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后的经历自述
来源:51访学网 时间:2017-11-01 16:51
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内各相关部门正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支持各学科的博士后输送,以至开拓学术视野、攻克学术难题、提高人才的科研以及能力。同时,做博士后也可以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对科研、学术、项目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甚至可与进站单位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
那么出国做博士后的体验和感受如何呢?51访学网小编整理了赴美国密苏里大学进行访学研究的张京芬老师的自述,希望能让你有所了解。
记得当年打算出国做博士后的时候,我非常担心语言不过关。之前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在读和写,听和说的训练和实践都很缺乏。但开口越多、犯的错误越多,但由此学到的正确表达也就越多。慢慢地,交流就不成问题了。不同的人口音也不一样,慢慢地听多了,兼容性也提高了,不管是美国人、欧洲人、还是印度人的口音都适应了,听力提高就很快,而且学术和非学术上的收获都很多。由此想到,有不少学生把很多精力花在考GRE和TOEFL上,从我的经历看来,语言始终不是最难的,到了英语环境自然就没问题,反倒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值得下工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管在哪里,处理好人际关系都非常重要。国际学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了解一下别人的宗教文化信仰和禁忌,一方面可以多一些话题,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还有一个很简便的方法能增进与实验室其他成员的友好关系,我们称之为“Lunch talk”。午餐的时候,大家边吃边聊,不仅长见识、锻炼口语和听力,还能增进实验室成员间的了解和友谊。如果以平等的心态真诚地表达你对别人优点的认识,以及适时、适度地赞美,往往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会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你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人是很容易有偏见的,而且不容易接受与自己观点相左的意见,但如果我们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感受、在认同或者赞同别人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那么我们就更有可能消除对方的偏见,也就更容易获得同行的支持和上级的重视。改变过于自我的人际交往态度,往往可以让自己能更有用武之地。除了要重视和导师或教授间的关系外,还要搞好和同学同事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实验室里的国际学生都很多,一方面要尽量培养友谊,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冲突。
研究工作过了语言关,融入周围的环境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好研究了。做研究要做深刻,知识面、应用面要广,还要有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做研究无非是深度和广度的有机结合,要有钻研精神,你是为了研究而来,而不是为了荣誉和金钱而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是要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种利器就是各种基本算法以及统计分析理论知识。在读书的时候,就要了解各种基本算法的核心思想、算法的适应范围、解决问题的效率(比如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算法的变换形式等。其次,除了储备这些理论知识,我们还要能实现自己提出的算法,编程能力也就很重要了。如果你能很熟练地驾驭这些不同的编程语言,服务于你的研究工作,就能极大地推动你的研究进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思考问题比完成一个任务更重要。如果只是想着完成一件事情,结局顶多也就是完成了这件事情,但如果不断地琢磨、思考和尝试,也许从一个问题出发,你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积累多了,你就成为合格甚至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了。
经验分享到这里,你对张京芬的经历有什么感想呢?如果你也对博士后申请有所兴趣,欢迎在线咨询51访学网的专业访学顾问,或者关注访学案例专题,总有与您类似的申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