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这1万多的公派名额,再来看看高校、科研机构内的角逐公派访学的人员情况:
近20年来,国内高校专任教师人数增长了近244%,已达一百余万人,在这些专职教师中,30岁及以下的教师占27 %,36-50岁之间的教师占比扩大,达41.93%,而这些“4050”教师多数少有海归经历,大部分为本土培养的教师,虽然教学经验、科研成果丰富,但是面对近年来动辄从“常春藤名校”回国的海归,国内本土系统的教师在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压力陡增。
根据《国家留学[微博]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包括科研、高校、行政、企事业机构符合条件的正式人员都可以申报公派访问学者。这意味着参与公派访问学者配额的将不仅仅是本已压力倍增的全国百余万的国内科研、高校人员,更有新增的数百万企事业、行政机构高级职场专业人员加入竞争。即使在如此激烈竞争的遴选中被选中,接下来的问题还要依托于体制推荐的海外院校、可供选择的专业领域以及接受人次。
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访学申请群体即使没有公派资助,也会考虑自费出国。是什么原因促使访问学者人数年年递增,热情不减?
51访学网小编为您总结了近年来的访学需求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众所周知,国内高校也有严格的晋升制度,以往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评审主要是看申请人的最高学历、科研项目、工作的年限、发表的文章等等。老师进一步介绍,近3年左右时间完全改变这样的传统晋升要求,“讲师”进“副高”条件相对简单,但如果“副高”进“正高”,除了上述传统的基本条件以外,就是一定要有发达国家的访问学者经历,目前国内211/985高校全部都有这样硬性规定,现在也有蔓延的趋势已经普及到很多省属重点院校,所以出国访学是为了以后在高校巩固位置发展的必经之路,激发了老师们出国的愿望。
在51访学的咨询客户中,很多老师的确是本着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选择出国做访问学者。有些领域,国内的科研水平有限,技术和实验材料设备等都有很大的差距,与其国内还是为了发文章而发,还不如潜心一年的国外的科研工作。这样从自身的角度来说,科研能力会获得提高,从而增强自己科研竞争力。
对于很多访问学者的群体来说,职称、科研都即将达到个人的事业的顶峰,希望有安静的时间感受国外高校教育体制和文化、学术道德的规范和严谨的科研态度等。就此51访学网小编描述了几个访学中的常态场景:
访学期间可以按兴趣选听一些课程,查阅资料、聆听国际著名学者的讲座等等,从而深入的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治学的差别;同时,在访学的这些海外名校科科研机构中有丰富的各类学术、社团活动,各种学术交流、学术社交机会,结识一些本学科领域内或者跨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顶尖教授,这对于激发自身领域内研究的灵感,拓展学术合作渠道、延展学术人际关系意义非凡;通常情况下,访问学者可以带上自己的子女一同前往,接受长达1年的免费的公立教育,如果配偶有时间也可同行,学术增进的同时,兼顾家庭的温暖,孩子也拓展了国际视野、完备了外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