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在德国一所大学做了半年访问学者,经过半年的观察,对德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发帖和大家分享。
德国的收入和税负
德国属于高收入,高税负,高福利国家。
个人所得税,按年收入征收:年薪超过1.3万欧,税率为24%;年薪超过6万欧,税率为42%;
除了个税,社保是扣款另一个大块。
社保:医疗保险14%;养老保险19%;失业保险4%;以上三项个人承担一半,企业承担一半。个人共承担18.5%。
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需要缴纳消费税,目前税率为19%。
认识的一个西门子中层,博士,年薪10W欧,税后4.5W;研究所的教授,相当于国内的院士,税后月薪5K,年收入六万。研究所的博士,税后月薪2200,一个在拜耳医药的博士,税后月薪2800。超市的收银员,税后月薪1000出头。德国工作人员平均税后月薪大概在1800左右。
以上基本就是德国人的收入情况。
税收调节的很厉害,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不大。
德国的社会保障
德国属于社会保障比较到位的国家,当前法定退休年龄67岁;2015年平均退休金1121欧;德国的公务员终身受聘于国家,无需缴纳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一人缴纳医保,可以全家享用;看病需要缴纳10欧挂号费,5欧处方费;要先预约社区医生,再转专科医院或者大医院。
儿童福利:每月184欧,直到18岁;
休假:20天以上带薪休假,另外有9个法定假日。
感觉德国简直是穷人的天堂,家里一个人在超市当个收银员,有一千欧的收入,基本不用交税,住政府的廉租房,生四五个孩子,全靠政府的福利,生活的也还不错。所以非洲的难民哪怕九死一生也要去德国。
我说在的研究所,基本都是博士,大家聊起来基本不愿意毕业留在德国就业,税负太重,拿到手的太少,福利基本享受不到,消费也比较高。
好的福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总是有人在买单。德国主要是中产阶层在买单。
德国的政治
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对纳粹历史的忏悔,以及两德统一后对所谓共产党历史的反思,成为德国政治正确的一个关键部分。因此德国在这方面比其他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这类二战战胜国,表现出更多政治敏感和神经质。
2015年9月2日,年仅3岁的叙利亚小难民在偷渡途中溺死,遗体俯卧在土耳其伯顿海滩上的照片顷刻间传遍世界,在欧洲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反应和同情。一时间,“救救难民”成了席卷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正确”。德国民众指责政府缺乏人道精神,呼吁向叙利亚难民伸出援手成了舆情主流。随后陆续发送了巴黎枪击案/科隆性侵案/布鲁塞尔爆炸案等一系列恐怖袭击。
德国人十分注重意识形态,推行价值观外交,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德国是欧洲反hua势力的大本营,世维会,轮子,藏du,民运分子的基地。德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基本以负面新闻为主。普通德国人对中国缺乏了解,认为中国和前苏联/东德情况类似,没有人权,缺乏自由,秘密警察,监听迫害,贫穷又落后。反华势力的各种造谣/污蔑又进一步强化了德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善良的德国民众觉得是在帮中国人,他们却不理解为啥中国人根本不领情。我们的宣传喉舌在这方面做的是在不好。
德国的教育
德国人非常注重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年义务教育。其中小学4年;小学毕业后,就要决定人生的方向,初中阶段(一般五年)就分为:职业中学 (一半左右,出路技工)、实用专科中学(大专)、文理科高中初阶(大学)等。高中阶段(一般三年)主要包含职业学校以及文理科高中的高年级。
早期分流的根据是,多数人在10岁时已经表现出日后的潜力。早期分流的收获是,可以缓解竞争,让潜力弱的人退出竞争,给潜力强的人宽松的学习环境。其代价是,晚熟的人可能遭到淘汰。
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学校,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约有160所的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学院,每年约有3/4的大学生都是集中在这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分属于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校等相关领域。
德国没有统一的高考,高中毕业后即可申请各类德国大学。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人才,对于新知识与学术研究的创造与发展,现今德国约有190万人在大学就读。
德国的大学每个学期的杂费是两百多。平均国家给每个大学生每年的补贴大概是5000-6000欧按人头发放到学校(请看清楚,是学校),不论学生国籍和背景。德国的大学实行宽进严出,越好的大学,越难毕业。
行在德国
先说说开车相关的。
汽车价格:
宝马320 三万七千欧;宝马520 四万五千欧;奥迪A4 2.0 三万九千欧;高尔夫1.6 一万八千欧;速腾1.4T 两万六千欧;帕萨特1.8T 三万四千欧,由于税比较重,新车价格一点不便宜,不过二手车还是比较便宜的,五千欧可以买到十年车龄的宝马五系,留学生基本都是买的都是二手车。
汽油价格:
柴油:1.03欧/升;92号 1.3欧/升;95号 1.5欧/升
汽油价格基本是国内的一倍左右,所以德国基本都是柴油车,因为柴油便宜基本都是两厢小车,基本都是手动档,主要是因为省油。
停车费:2-3欧/小时;
汽车保险费:全险约为车价的10%。
德国的火车:
德国的火车第一印象,贵。第二印象就是慢。第三印象就是空。
从法兰克福到aachen,240公里,票价 45欧,三小时;科隆到aachen,70公里,票价17.5欧,一小时二十分钟;从aachen到慕尼黑,490公里,票价79欧,六个小时。
票价基本上国内高铁的两倍以上,速度不到国内高铁的一半。如果提前一两个月预定,可以订到打折的特价票火车票,不退不换。
德国火车票默认无座,预订座位需要加5欧,不会用售票机,人工窗口买票加收两欧;火车站没有候车室,也不安检,直接到站台候车就行。
德国的高铁很多跑在普通线路上,顶多相当于国内的动车组,速度比动车组还要慢。
近些年经济不景气,德铁生存十分困难,铁路工会时不时组织罢工,要求加薪,还经常在最繁忙的假期罢工;妥协的结果就是涨票价,涨价的结果就是没人坐。形成了一个罢工-涨价-没人坐-亏损-再罢工的怪圈。
去年德铁亏损高达13亿欧元;加上线路和设备老化,工人专注度不够,近年来恶性事故不断。
在德国,乘坐火车出行实在太过奢侈,真的很怀念国内的火车,哪怕普通的火车都比德国的快,关键还便宜。
德国的公交和地铁
德国的城市都不大,只有几个大点的城市才有地铁,线路也不是很多,基本都是三十年前修的,所以看起来比较破旧,但是地铁票价很贵,单程就要2.7欧,有效期100分钟,坐的多可以买天票,8欧左右。
公交车单程票大约2欧左右,而且车次比较少,半小时或者一小时一班都很正常,一般需要看着点去坐,要不需要等好久。
有轨电车在德国的城市也比较常见,价格和地铁差不多。
地铁和公交有人查票,如果被查到逃票的话,会处以40欧元以上的罚款,而且会计入信用档案,后果很严重。
当地人一般会买一张公交地铁月票,每个月大概80欧左右。更多人会以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反倒是国内自行车越来越少,汽车越来越多了。据我观察,德国人选择自行车并不是注重环保啥的,就是因为公共交通太贵了,没别的原因,我在德国期间基本都是靠走路,极少坐公交车和地铁,突然发现连公交都坐不起了。
在德国打车
在德国打出租车绝对是土豪,但是车都比较好,一般都是奔驰车,起步价3.8欧,没有免费里程,每公里2.5欧。打车5公里需要15欧左右。
在德国类似滴滴打车/专车之类的业务都是非法的,就连巨头uber也退出了德国市场。德国的出租车与我们国内概念并不完全一样。它其实不是日常交通工具,一般也没人会在街头拦车,城市里主要依赖公共交通和私车。出租车相对而言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主要针对富裕的旅游者或者开车不便的人,出租手段也主要是预约或者定点。比如整个法兰克福才1700辆出租车,除非在火车站/机场等地方,街上很难看到空驶的出租车。
我们一个女生由于飞机晚点,错过了地铁,不得不打车,结果50公里的路程收了200多欧,合1500多人民币,为此心疼了好久。
吃在德国
民以食为天,说说吃的。
由于农业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因此各国对本国农产品的生产进行保护。比如日本,韩国,是通过限制进口,提升本国农产品价格来保护农民利益,所以这些国家农产品很贵;德国包括整个欧盟,是通过大量的直接补贴,确保农产品低价,同时保障农民的利益,在德国,基本的食物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比如鲜牛奶,0.59欧一升;酸奶0.29欧250克;切片面包0.55欧一斤;猪肉5欧一公斤,牛肉6欧一公斤;整体上和国内价格差不多。
蔬菜价格比较贵,且种类少,经常需要逛几家超市才能买到一些能吃的素材;比如芹菜1.19欧一颗;青椒4.99欧一公斤;圆白菜1.99欧一公斤;菜花2.59欧一颗;扁豆角3.59欧一斤。
水果基本都是当地产的,种类比较少,味道也不是太好,苹果1.99欧一公斤,橙子2.49欧一公斤。
德国人超级爱吃猪肉,烤大肘子配啤酒是德国餐厅的招牌菜,一个人20欧左右。
德国的香肠也很有名,价格也不贵,一公斤10欧左右,用平底锅煎一下就很好吃。
满大街最多的就是面包店,有各种各样的面包卖,平均1欧一个。
德国的啤酒也非常出名,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第一,街上随处可见小酒馆,一般3欧一杯;超市里比较便宜,大概八毛一瓶。
中餐馆,最简单的家常菜,十欧左右。
还是会经常光顾麦当劳,因为不存在点菜障碍,普通汉堡4-5欧左右,一个套餐8欧左右;可乐比较贵,中杯2.5欧;
德国的住房
德国人在40岁以前,主要以租房为主;所在的德国三线小城市,85平米公寓,22.5W欧;64平米公寓,18.37W欧,约3000每平米。
在德国期间,租了一个公寓,一室一厅,70平左右,月租1100欧。电费0.3欧一度,水1.5欧一吨。做饭主要用电炉,没有天然气。
在德国期间,经常能看到这种古董级彩电,好多家庭居然还在用。后来逛了逛电器城,才发现家电真贵呀,出了欧洲本土牌子,就是日韩品牌。中国品牌不让进来呀,这要死让国内的小米,乐视,海信之类进来,这些欧美日韩品牌分分钟就得倒闭,价格方面根本没法和国内厂商竞争,现在就只能靠贸易保护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