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国内985院校博士研究生在读,博一下学期着手联系外导,并准备公派申请材料。
基本原则就是三个“一流”:一流学校、一流导师、一流学生。一流学校:国外申请联培的学校一流、国内就读的学校一流;一流导师:国外导师和国内导师一流;一流学生:即你自身具备怎样的科研能力,出国学习后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语言的条件(满足一项即可):
-
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 (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或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
-
参加雅思、托福、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标准(雅思6.5分,托福95分)
-
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的语种一致)。
-
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或地区连续留学8个月(含)以上,或连续工作12个月(含)以上,或曾以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身份留学3个月(含)以上。5.
-
赴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以外其他语种国家留学者,通过国外拟留学单位组织的对该语种的面试或考试等方式达到其语言要求 (应在外方邀请信中注明或单独出具证明)。
-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考取PTES 5的成绩申请。
但这些只是留学基金委的语言要求,申请的学校对语言可能另有要求。如选择考托福雅思,很容易达到双方的要求;但若考取PETS 5,可能仍需注意对方学校的要求。
优先资助相关专业和学科领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经济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
联系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
1、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查看国家合作项目,寻找自己感兴趣和相关的专业信息,并通过网站上的导师联系信息投简历自行联系。有的还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手续相对比较繁琐,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2、导师或者师兄师姐推荐。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式。有的高校有合作平台,有的导师有私人合作关系,或者有直系/旁系师兄师姐们曾在相关的实验室工作过。这种推荐能获取最可靠的信息,包括导师的为人处事风格、实验室的科研项目进展、实验经费情况以及相关城市的风土人情。
3、从文献中找寻–目录、致谢、参考文献。这是一种比较费时间的方式,但运气好的话能找到顶尖导师。我之前有个师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到了一个很厉害的导师。查询到合适的导师后,再投简历并发送套瓷邮件,没准能收到面试邀请。
4、直接从国外学校网页入手。这也是很多人推荐的一种方式,比较省时间。直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官网,找到相关的学院,花点时间看看导师的简介,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导师进行联系。
5、关注关注国外老师在中国各大高校的讲座。若遇到心仪的导师来高校讲座,或者通过讲座遇到了比较心仪的导师,可在讲座结束后自行与导师攀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要到联系方式。如果时间允许,不妨大胆地请求与其合影,并在事后在邮件中附上合照,表达自己跟其学习的想法。
除此之外包括: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如51访学网获取信息等等。
满分为100分,评审专家们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材料综合评分,全国范围内所有的申请者一起竞争,择优录取。评分标准包括:
1、申请人综合素质括申请人的专业基础 、学习成绩 、科研兴趣 、经历及能力、综合表现、国际交流能力 ( 含外语水平)和发展潜力等(权重20%)。
2、留学目的国、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权重20%)
3、国外导师情况(权重:20%)
4、拟留学专业情况(权重:15%)
5、出国留学必要性和学习计划的可行性(权重:15%)
6、申请人所在单位对其的推荐态度及各推选单位对申请人校内评审阶段的评价(权重:10%)
条件满足后,导师找好了,就可以准备公派申请文书的书写了。
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毕竟你要说服基金委的评审专家们评给你高分,并让国家拿钱资助你。
文书的书写也是有技巧的,简而言之就是证明你所申请的项目具备三个“一流”的条件,让评委们觉得这个钱非给你莫属。但是有了评委们的评分标准后,文书的书写就有点八股文的形式了。书写技巧就是迎合着评审标准,重点突出其评分的要点。不可过分谦虚,也不可夸夸其谈,应给人一种稳重而厚实的感觉。
由网上填写。全表主要信息包括:
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籍贯、家庭住址以及学历情况等等)
2、申请留学情况(留学专业名称、具体研究方向、重点资助学科、计划留学单位及日期之类)
3、外语水平(自身的外语能力)
4、国内接受高等教育或进修经历/境外学习/工作经历;
5、主要学术成果(包括论著/论文、专利、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奖励情况)主要学术成果摘要介绍
6、研修计划:
拟留学专业(专业课题)在国外研究情况及水平 、
拟选择的留学国别、
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
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实施方法及所需时间、
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
7、国外导师;国内导师。
个人认为重中之重的就是研修计划的书写。研修计划的获得有几种方式,一是提供模板请求外导给出研修计划(或者自己写好给外导修改),自己再整理成基金委规定的中文模式;二是外导不同意提供研修计划的情况下,那就只能自己撰写一个研究计划了。建议采取第一种方式,相对省时省力,但万不得已还是得自己写。
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申请经历,谈谈基金委研修计划的书写:
总体要求:
1、拟留学专业(专业课题)在国外研究情况及水平;
2、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应简单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的水平、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
3、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结合本人目前从事的工作及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说明;
4、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实施方法及所需时间;
5、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正文:(1000-3000字,中文,不得另外附页)。
1、拟留学专业(专业课题)在国外研究情况及水平。
课题意义重大,成果可造福人类,国外研究尖端,对比国内研究相对落后, 需要进行多方面多水平的衔接和发展/国外实验室小组水平高(仪器设备、硬件条件、专利文章、科研经费、实验室内人员重量级别之类的 )。
一定要突出你所研究课题的意义与重要性,比如是否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扶持的项目,是否为国家急需发展的领域。
突出这方面国内还相对落后,技术还不够成熟等等。还需多关注一下国家对于科研项目的新动态,新政策,国家对于你所申请领域的投入重视程度还有一些重要的科技新闻。
强调虽然国内在某一课题有很多水平较高的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某些方面,国外某些方面对某个课题有了水平较高较创新的成果。
2、拟选择的留学国别、留学单位及选择原因(应简单评述对方国家及留学单位在申请人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的水平、优势,申请人及所在单位与对方有无合作基础及业务联系)。
选择的国家(语言环境,教育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人文环境,安全等等)、 留学单位(排名靠前、一流学校)、 优势学科、课题组发展、 学校和/或导师有合作(学校实力强大、国内导师强烈支持、外方导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3、达到本次出国学习预期目标的可行性、结合本人目前从事的工作及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说明。
预期目标主要是写学会技术经验,发高水平文章,拿到博士学位,造福祖国,关键要写得让评审专家相信你可以做到。可行性主要是说服评审着相信你能达到预期目标,应着重强调自身已具备的科研水平,强调国内外课题的相关性,强调国外的理论和设备先进,还有就是自身的品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备良好的自理能力,能吃苦耐劳。毕竟出国学习,除了学习之外,很大一个能力就是忍受孤独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的能力。
4、出国学习目的、预期目标、实施方法及所需时间。
这个不难,根据自身的计划写写就行。
5、学成回国后的工作/学习计划。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国家资助了你,是想让你给予回报的。如实写写就行,不可夸大其谈。不可妄自菲薄,你一个联培博士出去两年,回来就当千人计划是不可能的。我的经验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书写,陈述一些能实现的计划。
比如继续从事既有课题的研究,回国后申请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或者省自然基金课题,为高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或者谈谈促进、保持与加强国内外的合作等等。
国家对于博士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选拔开始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3月20日-4月5日,评审结果的公布时间是5月底。但在申请之前,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有不同的规定。
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在春节后先交由二级单位选拔,以基金委的条件进行筛选,这一关主要是语言。二级单位提交申请者材料后,2月份由学校择优选拔,淘汰率为80%左右。学校主要权衡重点学科的申请者,同一学科的优秀申请者,以及申请国外同一个导师的优秀者,简而言之就是择优录取。
3月份学校公布官方选派名单,这些人能获得单位推荐表并于规定时间在基金委官网申报,4月5日以后由基金委组织专家就全国范围内的申请者再次评审。第二轮的淘汰率约为20%。
公派申请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倾注很多的心血,但是对于无法拼爹的学子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出国学习途径,因此我觉得还是值得一试。申请的前前后后,包括前期的语言考试、套瓷信件书写、外导面试,后期的公证材料签署、签证准备、机票订购、国外报到等等,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持续的细心和耐心。
THE END
51访学网精彩文章点击查看↓ ↓ ↓ ↓
51访学网访学案例点击查看 ↓ ↓ ↓ ↓
霍普金斯医院| 范德堡大学大学 | 克利夫兰 | 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 | 佛罗里达大学 | 密苏里大学 | 耶鲁大学 |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 | 普渡大学 | 芝加哥大学 |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 | 剑桥大学 | 麻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