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年9月初来的美国,待着期待和些许忐忑转了两趟飞机,开车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找到自己住的地方,安顿下来。我住的地方是学校教职工公寓,一个单独的套间,价格不便宜,但是好在干净安全,距离我的实验室也很近,走路可能15分钟也到了。
我所居住的小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门前的草坪就可以欣赏的 日落美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秋节的时候拍到的月亮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交流的学校在美国东北部靠近五大湖的地方,这里的纬度酷似中国东北地区。我是南方人,但是本科却是在东北上的,因此在适应气候方面我是没什么太大问题。听这里的中国留学生说冬天会很冷,偶尔也会有暴风雪,我听着他们的描述不知怎么内心却没什么太大波澜,但是表面还是要表示一下惊叹和些许担忧。听他们说今年有些反常了,温度迟迟没有降下去,暴风雪也迟迟没有来临。我很厚脸皮的想:也许是上天眷顾我吧。
在出国以前,我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生活过,虽然从小到大不乏寄宿的经验,但是真正意义上需要你自己去找房子,购置所有生活用品,添置家具等等这些经历我是从来没有过的。而在美国,因为我只是做短期的交流访问,因此并不打算购置自己的车,而我的学校又是在一个非常偏僻的乡下的地方,交通出行就显得尤其的不方便了。这里有一种公交车叫I Ride,是穿梭在村里的唯一公共交通,每次搭乘需要你提前打电话预定,告诉他你上车的具体时间地点,每次收费2~3刀。我需要搭乘的时候一般也就是去了walmart拎东西回来搭乘了,至于去程,我一般选择走路,既省钱又锻炼身体了,何乐不为。
对于我来说,很多留学生不能忍受的饮食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也不是一个什么问题,本身我也不是一个挑食的人,对于饮食吃不习惯那就自己做呗。当然,因为我们这里实在是偏僻,所以中国超市开在一个需要开车一个多小时的市里,不过好在,中国人的智慧和商业头脑总是无限发达,去那么远不现实,但是别忘了电子交易,不过我也是在网上打听很久才知道亚米网,买一些基本的中国调料和食品还是可以的。我在国外已经生活了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我学会了自己烤饼干,学会了如何将外国食材怎么做出中国味道,也学会了做面条等等。记得刚来时,我有一天突然想起一句话:“越是孤独的人越会将自己喂的很饱”。当你的灵魂如此孤独时,就不要再让你的胃如此寂寞了。
我的语言能力并不是非常好,我想这也是许多中国学生的通病,阅读可以但是交流就显得尤其的薄弱了。我努力想去体验的更多这里的文化,结交更多的人,看看他人的经历和生活,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体验,同时对于一个孤独的人来说实在是另外一种温暖了。但是语言并无优势的我却常常显得笨拙,也过的小心翼翼。刚来的时候还特意去学校类似于社团的组织中填表申请一个自己的partner,借此希望提高自己的口语也更多了解他们这里当地人的生活。但是,我的partner却好像并无太大热情,每次找话题我都很累,我并不是一个十分健谈的人,何况是在使用我的第二语言,而我看到对方并不是很热情的回应时也更是失去了继续交流下去的欲望。
不得不说我所接触到的美国人来说大多是很友好善良的,他们也乐于帮助你,但是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他们似乎有些只是停留于在友好客气的程度。大概文化差异这种东西不是一下就可以消弭的。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自由包容,随意和安静。许多国外友人会问我住在这里的感受,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便是:宁静自由。这里好像是一个现代化的世外桃源,尤其对于一个刚从繁华喧嚣的一线城市中心区逃离出来的人来说。我常看到有些学生带着头戴式耳机,音乐声我都可以听到,他们大声的哼唱,身体随之摇摆,真是又酷又潇洒。我也看到冬天有些学生直接穿着袜子和拖鞋搭配着leggings就去上课了,我也看到很多人会在天气好的时候直接拿着便当电脑在草坪中一坐,旁若无人般的享受自己的时光。有一次我看到有女生拿着一大盒甜甜圈在坐在楼道的地上,完全不care走来走去的他人,自顾自的大口吃掉自己的手中的甜甜圈,重点是经过的学生也并没有谁表示出异样的眼光。这就是我特别喜欢的原因。在这里你特立独行,行为夸张好像也没什么,好像大家也早已习以为常。我想要是我穿了一些并不是很合适的衣服出现在国内的地铁时,不知道要吸引来多少异样的目光了。我是那个很想做自己却活在世俗中没法做自己的人,最后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了。正因为我如此的缺乏这种做自己的勇气,这里的氛围对我来说便显得如此珍贵了。
未完待续